序言: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,貫徹落實上海市第十五次工代會部署要求,行政工會組織開展2024年“玫瑰書香”松江女職工主題閱讀活動。本期內容由集團公司財務管理部焦凌燕分享《詩經譯注》。
《詩經》是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,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(前11世紀至前6世紀),又稱《詩三百》。先秦稱為《詩》。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,始稱《詩經》,并沿用至今。據說原有古詩3000篇,孔子根據禮義的標準編選了其中300篇,整理出了《詩經》?!妒酚洝た鬃邮兰摇酚涊d:“古者詩三千余篇,及至孔子,去其重,取可施于禮義三百五篇?!薄墩撜Z·子罕》孔子曾說:“吾自衛(wèi)返魯,然后樂正,雅、頌各得其所?!薄对娊洝肥俏髦艹跗诘酱呵镏衅诖蠹s五百年間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??鬃訉τ凇对娊洝返乃枷雰热?,他說“詩三百,一言以蔽之,思無邪”,對于它的特點,則“溫柔敦厚,詩教也”,即詩經使人讀后有澄清心靈的功效,作為教化的工具實為最佳良策。
我閱讀的是由著名學者程俊英教授翻譯并注釋的《詩經譯注》,將詩三百零五篇完整地介紹給讀者,除原詩外,每首詩包括題解、注釋和譯文三部分。每篇題解都采取"就詩論詩"的態(tài)度,闡明背景及詩旨,剔除古代經生們牽強附會的解釋。注釋淺顯易懂,生疏字詞皆有注音,只注今音,不注古音,并以華美的筆致將原文準確流暢地翻譯為新詩,逐句對譯,便于比照原文。它真真是一部保羅萬象的書。對于普通讀者來說,除了美麗,活潑,宜于誦讀的詩句外,《詩經》還具備了“花名冊”的重要功能。就拿我們最為熟悉的《風》卷舉例,“風”是采集于不同地區(qū)的歌謠,指音樂曲調,亦兼指民情習俗,也稱為《國風》,共160篇,記載了太多愛恨情仇,婚喪嫁娶,生離死別,很多詩在今天仍有很契合現實的指導意義。
Copyright@上海松江新城開發(fā)集團 滬ICP備17006922號-2 滬公網安備31011702889646